2016 / 4 / 29

[課前問答] 人生最後一次減重

 

作者:劉信良

 

 

13-2_01_speak

 

 

問:減重過程中爲矯正自己過去長久累積的習慣,是否有碰到困難?如何調適與克服?如何克服日復一日的惰性,如期邁向目標?(醫學生、家醫科主任)

 

答:美國心理學之父 威廉‧詹姆斯曾說過:「我們這輩子所作所為均已定型,一切不過是習慣之總和。」也有杜克大學的學者發現人們每天的活動中,超過百分之四十是習慣使然。所以要抵抗習慣,當然會遇到困難不是嗎?但還是有方法的,就是來聽我的演講呀 XD

 

其實習慣的形成,是有個模式的:

 

 

13-3

 

 

改掉舊有習慣(固定行為)較有效的方法,就是固定提示和獎勵,而用其他行為來替代舊有習慣。

 

以我和老婆改掉吃鹽酥雞當宵夜為例(我們之前胖的時候,真的這麼誇張……),一開始是買宵夜時,改買滷味之類熱量比較低的來代替(替代固定行為),之後發現其實不是真的餓,是想要多一點相處和聊天的時間(找到真的獎勵),所以就約好睡前一定要一起看電視聊個天(偶爾還是會小酌一下,但不配下酒菜),就這樣慢慢改過來了!所以找到真正想要的獎勵,再用健康的行為來替代舊行為,試試看吧!

 

克服惰性的方法,我是先說服老婆跟我一起減重,再買健身房的教練課,讓老婆和教練一起提醒我,再加上在日曆上標記那一天有運動的記錄,以及達成小目標(如一週運動三次)就去看電影等獎勵!

 

如期達到目標,是說體重嗎?首先要訂定合理的目標,一個月減 2-4 公斤是比較健康的,只要減掉原體重的 10%,健康狀況就會有改善,我們時常把目標訂得太高,而達不到時,又灰心喪志而放棄,所以設定合理目標很重要。更重要的是:維持不復胖。所以不要想快速減重,因為激烈的方式無法維持,所以要設定合理的目標。再來當然就是把目標分成一個個很小的階段,一步一步的慢慢完成,要記住:減重是生活習慣的改變,不能急!

 

那萬一我今天設立的目標沒有達到怎麼辦,請記住,每天都是一個全新的開始,沒達標別氣餒,要找出為什麼沒達標的原因把它改正,只要有想改變的心,就比昨天的自己進步啦!

 

閱讀更多 »

2016 / 4 / 29

[課前問答] 我們離得獎,很遠嗎?新思惟得獎秘訣。

 

作者:黃柏誠

 

 

14-2_00cover

 

 

問:掌握何種秘訣才能得到屬於自己應得的獎項?(風濕免疫科主治醫師)

 

答:這個問題越看越有禪意。

 

如果獎項已經屬於自己應得的,那剩下該做的就是參加對的比賽、選擇對的戰場,避開干擾因子。就像打棒球的麥可喬丹拿不到 MVP;菲爾普斯要在水裡才能打破游泳世界紀錄。

 

更基本的問題,則是如何讓自己配得上這個獎?

 

就我僅有的幾次新思惟獲獎經驗,在頒獎前,其實一直有深深的不確定感,從不覺得有什麼是自己理所當然應得的,比較像以一種隨緣的態度看待結果,但用戰戰兢兢的心情做足準備。

 

每個課程需要的準備不盡相同:《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健保資料庫工作坊》,學習的是如何處理數據並輸出成統計圖表;《醫學簡報與電子壁報工作坊》,學習的是用重點化、視覺化的方式呈現知識;《醫學演講與生涯工作坊》,學習的是在 180 秒內講解一個醫學相關主題,爭取聽眾的認同;大型研討會的製圖大賽,則是訓練整合大量資訊、化繁為簡、吸睛呈現的能力。

 

年會當天,將針對平面設計類的獎項,分享一些準備心得。

 

至於醫學演講的練習經驗,可參考小弟的心得,希望對您有幫助。

 

閱讀更多 »

2016 / 4 / 29

[課前問答] 我們離世界頂級期刊 Science,很遠嗎?

 

作者:翁仕明

 

 

15-3_02_ScienceFig

 

 

問:開始寫 paper 的動力是什麼?(主治醫師)

 

答:與其說是寫 paper 的動力,不如說是做研究的動力。感覺上在台灣的醫療環境,很多時候寫 paper 都是不得不做的決定。升等、評鑑,甚至考次專科都以 paper 當作門檻。回歸到原點,如果對研究的好奇心不再有,接下來就會失去尋找良好問題的熱情,自然而然地,寫 paper 無形中就會成為壓力。

 

所以我把這個問題定位成,如何找回研究的好奇心?

 

最好的研究題材,來自於你最熟稔的技術或操作。舉例來說,腸胃內科的內視鏡,或是心臟內科的心導管。當沒有研究的好奇心時,所有的醫療例行工作都是相同的,跟一日三餐沒兩樣。

 

但是,當您稍稍啟動研究的好奇心,您會赫然發現,即便是相同條件的相同操作,總是會有些相異處,這些相異處就是您的寶藏,當您進一步分析這些相異處,竟然發現他們可以有某些相同處,助於你歸類,恭喜你,您已經朝向寫 paper 邁進一大步。

 

來個好例子吧,茲卡病毒就是最好的!一對荷蘭母女兒科醫師,行醫數十年,發現在巴西,許多例行性的頭圍檢查,某些孩童的頭圍出現異常縮小(相異處),於是他們決定開始去尋找解答,但卻無法從傳統小頭症的診斷指引獲得確診。

 

接下來,他們從媽媽的懷孕史發現,這些小頭症患者的媽媽,多數在懷孕期間曾經感染會被病媒蚊傳播的茲卡病毒(相異處的某些相同處),所以他們開始蒐集更多的病人資料,一一比對,竟然發現了茲卡病毒與小頭症的連結,最近美國 CDC 也由其他實驗證實了此一假說,而他們的 paper 成為最有影響力的文章。

 

試問,難道其他巴西兒科醫師沒注意到小頭症孩子?不是的,他們把頭圍測量當作例行性工作,如同一日三餐那樣,渾然沒有察覺性。好奇心會殺死貓,但是好奇心應該殺不死一個想做研究的人,不是嗎?

 

閱讀更多 »

2016 / 4 / 29

[課前問答] 我們離失敗的國家,很遠嗎?阿根廷旅遊有感。

 

作者:王冠欽

 

 

16-2_01_president

 

 

問:目前有在規劃當完兵後環遊世界(1 年),甚至思考是否能以旅行 related 事務當作未來的工作。想請問王冠欽醫師,因為我有在 follow 您的臉書,不知道能否請依您的經驗分享,畢業後 gap year 的想法,如果是您,回過頭來看,會建議嗎?怎麼考慮值不值得?是否要在這一年中設定什麼目標?以您多年旅遊經驗中,是否有相關可以跟醫療專業 combine 的「創業機會」呢?(實習醫師)

 

答:依我的經驗來說,並沒有資格談 gap year。但是換個角度想,gap week、gap month 也未嘗不可。

 

我畢業後故意選晚入伍的梯次當醫官,入伍前和好友去紐西蘭自助三週餘。這對於實習醫存一年的錢是綽綽有餘(很抱歉,人生就是這麼現實,我所念的醫學院實習薪水就是比公家的多),也是一生的回憶。

 

我當時的想法是,即使後來跟大多數同學一樣進醫學中心,就算後來當了大教授,那麼 gap year 甚至 gap month 和這二三十年比,根本是微不足道!

 

後來因緣際會到區域醫院受訓考專科,運氣好得主任允諾留職停薪三個月而獨自前往南美旅遊。(不然咧?不自己去要去哪找有兩個多月假的旅伴呀?)如果這段回憶您覺得極有價值,那就算您抱著「不准假,就離職」的心態也會出發。

 

我個人認為,若因為找不到旅伴而放棄南美行,那實在可惜,所以我寧願獨自一人也勢在必行。這牽涉到個人價值觀,我算是異類,最終還是要看各位心中的權重。

 

有一位強者正準備畢業後環遊世界一年,剛好是新思惟新任簡報王,您可以跟他交流 !

 

至於能兼顧醫療與旅遊的創業模式,老實說,我自己也還在摸索。不過看到祕魯、埃及等國,吃祖產老本式的經營模式(還不是他們祖先,跟他們一點關係都沒有咧!),自己進步空間甚大!

 

閱讀更多 »

2016 / 4 / 29

[課前問答] 我們離死亡,很遠嗎?

 

作者:翁子傑

 

 

17-5_03_family

 

 

問:當身為醫界的一份子躺在病床上時,你是否有感受到特別的待遇?亦或是,從病人的角度來看,你是否發現了在醫療中還能待改進的地方,而這是健保體制下做不到的?(麻醉科主治醫師)

 

答:事實上是有的,但是這些特別的待遇我不認為是特權,因為對馬上出現的醫生來說,他們不是認為一個病人要開刀,而是一個好朋友要面臨生死關頭。出現在醫院,看看自己是否可以幫得上忙。

 

醫療是否有待改進,其實病人的心,是健康的人無法想像的,不是只有病痛,還有害怕以及對未來的不確定,就算自己是醫生,還是會害怕,這是健保沒辦法給的,每天多給病人 5 分鐘,噓寒問暖一下吧!

 

閱讀更多 »

2016 / 4 / 29

[課前問答] 把握住院醫師磨練時期,寫下傑出成績。

 

作者:陳田育

 

 

18-3_02_team

 

 

問:住院醫師訓練期間,如何訓練讓自己的口頭報告,可以更精簡扼要跟切中重點?(住院醫師)

 

答:有關於這項能力,我自己的表現仍有不小的起伏,但在住院醫師階段,相當幸運可以代表醫院多次對外發表口頭報告,甚至得獎。這一年裡,自己花了一些心力精進這一個能力,我對於口頭報告的心得只有五個字「報名新思惟」XD

 

當然,我也知道不是每個人都口袋夠深,有時間與精力在難得的假日,參加相關的工作坊,以下就個人的經驗與您分享。

 

簡報製作是關鍵

 

醫學相關的口頭報告其實非常仰賴簡報,畢竟是科學性質的內容,常常會需要有數據及圖表的呈現,因此一個好的醫學口頭報告,最基本的是有清楚明瞭的簡報架構。我自己沒有上課以前,我都利用「新思惟之友」來學習,每次工作坊的實作時間,當次的學員都會上傳自己的成果。

 

我會利用時間一張一張觀賞,並且每次得獎的作品我也會臨摹學習,我認為這是最棒的學習機會。雖然不懂到底大家怎麼做出這麼清楚明瞭的簡報,至少可以偷偷模仿,後面再搭配坊間的簡報書籍參考,也是一種學習的方式。當然,後來我自己上過新思惟的《醫學簡報與電子壁報工作坊》後,就又是另一番震撼了 XD

 

演講重點在說服

 

有了清楚的簡報就很容易達到您問的「精簡扼要」與「切中重點」,再來就是怎麼說與怎麼被問的問題。這部分千萬不要急著馬上練習「說」,最重要是,必須完全了解自己要報告的內容,再開始練習說。而「說」,最重要的目標,絕對不是把資料報完,而是「說服」或「教會」底下的聽眾!

 

所以適時與聽眾互動,或用更簡單的實例,說明艱深的醫學內容,會決定您的口頭報告能否引人入勝!當然,若您狀況許可,新思惟有兩個相關的工作坊,《醫學演講與生涯工作坊》及《演講技巧與溝通工作坊》,我自己上過一個,收獲不少,您可以嘗試在一天的時間與其他 20 多位學員,一起切磋學習!

 

閱讀更多 »

2016 / 4 / 29

[課前問答] 爆紅之後,才是學習的開始。

 

作者:陳畊仲

 

 

19-3_MECO_20150412_578

 

 

問:接了一場演講,如果發現有其他認識的人,可以把這個講題詮釋的更好,該怎麼辦?(行銷經理)

 

答:一開始看到這題目,直覺就是:「把這位講者推薦給主辦單位,轉介給他」,證明我其實不愛上台

 

後來仔細想想,邏輯上有矛盾之處。除非我已是頂尖,或是該講題為我量身打造。不然,醫學簡報有欣宇、視覺設計有勳哥、教學手法有田林老師,永遠有人講得比我好,都轉出去,開一家管顧公司好了 XD。

 

所以該怎麼辦?

 

  1. 向強者請益。直接向這位強者請教討論,請求指導,期望自己更接近一點。或是利用網路社群,例如新思惟之友臉書社團,臥虎藏龍,丟出問題,大家腦力激盪,常會有意想不到歪樓答案。

 

  1. 持續精進自己,不斷學習。楊斯棓醫師課上得好不好?非常好!但他知道還有人比他更好,所以依舊不斷學習,光新思惟簡報課就上了好幾次。不斷向業界頂尖名師學習,已預計二次赴美向 Nancy Duarte 取經。

 

  1. 老實備課,老實教學(楊田林老師──楊氏比亞曰)。老老實實面對每一場演講,每一堂課程,把所知所學毫不保留分享。盡力準備內容、盡力設計教學手法、努力練習、努力表現。讓聽眾有收穫,對得起自己。

 

  1. 每人都有獨特性。就是專屬於你的故事,以簡報為例,除了單純的技巧,還可分享,你為什麼開始學?學了以後如何運用?運用前後實際範例,產生了什麼效應與改變?在理性知識技巧之外加入感性的親驗故事。我們常說演講教學最終目的就是 call to action,講者獨特親驗故事,最容易引起共鳴,引發行動。

 

永遠會有人更好,每人也都與眾不同,對得起自己與聽眾,就功德圓滿了。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