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 4 / 29

[課前問答] 爆紅之後,才是學習的開始。

 

作者:陳畊仲

 

 

19-3_MECO_20150412_578

 

 

問:接了一場演講,如果發現有其他認識的人,可以把這個講題詮釋的更好,該怎麼辦?(行銷經理)

 

答:一開始看到這題目,直覺就是:「把這位講者推薦給主辦單位,轉介給他」,證明我其實不愛上台

 

後來仔細想想,邏輯上有矛盾之處。除非我已是頂尖,或是該講題為我量身打造。不然,醫學簡報有欣宇、視覺設計有勳哥、教學手法有田林老師,永遠有人講得比我好,都轉出去,開一家管顧公司好了 XD。

 

所以該怎麼辦?

 

  1. 向強者請益。直接向這位強者請教討論,請求指導,期望自己更接近一點。或是利用網路社群,例如新思惟之友臉書社團,臥虎藏龍,丟出問題,大家腦力激盪,常會有意想不到歪樓答案。

 

  1. 持續精進自己,不斷學習。楊斯棓醫師課上得好不好?非常好!但他知道還有人比他更好,所以依舊不斷學習,光新思惟簡報課就上了好幾次。不斷向業界頂尖名師學習,已預計二次赴美向 Nancy Duarte 取經。

 

  1. 老實備課,老實教學(楊田林老師──楊氏比亞曰)。老老實實面對每一場演講,每一堂課程,把所知所學毫不保留分享。盡力準備內容、盡力設計教學手法、努力練習、努力表現。讓聽眾有收穫,對得起自己。

 

  1. 每人都有獨特性。就是專屬於你的故事,以簡報為例,除了單純的技巧,還可分享,你為什麼開始學?學了以後如何運用?運用前後實際範例,產生了什麼效應與改變?在理性知識技巧之外加入感性的親驗故事。我們常說演講教學最終目的就是 call to action,講者獨特親驗故事,最容易引起共鳴,引發行動。

 

永遠會有人更好,每人也都與眾不同,對得起自己與聽眾,就功德圓滿了。

 

 

問:面對各種不同批評,例如無謂的、立場不同的、有成見的,要怎麼處理比較好?心態上如何面對?尤其是網路時代,即使做的是正面事情,依然會有各種攻擊,結果自己因而變得畏縮、不敢出名,但是想幫助人,就該讓自己變強變大,該怎麼辦才好?(風濕免疫科主治醫師)

 

答:記得葉問第一集開頭,一位武師來踢館。葉師父聽聞踢館,不但不怒,更親自笑臉恭迎踢館武師。不但歡迎,還準備餐點,一起閒聊用餐,加上餐後品茶。一番交際,氣定神閒面對挑戰,切磋交流,結果是主角輕鬆取勝。影片中,葉師父雖然佔上風,但交手過程,點到為止,取勝也感謝對手指教,並恭送離開。面對批評,如何無懼?葉問為何老神在在?

 

  1. 對自己實力極度自信!如你所說,讓自己變強變大。如何讓立論更加全面完整,讓對手沒有破綻攻擊?蔡依橙校長是很好的學習對象:廣泛跨界閱讀、充分吸收資訊、思考評論看法、訓練獨立思考能力。另外,吳祥輝老師提到,寫作首重「真實」,下筆之前務必思考所寫是否為真。如同科學論文追求證據一般,避免臆測或未審先判。先把馬步站穩,才有本錢面對攻擊。

 

  1. 以開放心態面對任何批評。知名部落客于為暢曾說過:「如果你遇到酸民,恭喜,你的影響力已經踏出親友舒適圈了」。如同踢館,夠有名才會有人來。不管善意惡意,經過切磋,多少會有收獲,至少經驗值提昇。訓練自己不加諸情緒於切磋,單純就事論事。對任何批評,開始就懷抱防衛心態,只會綁手綁腳,施展不開。

 

  1. 吃人嘴軟,拿人手軟。葉問先請對手吃一頓,不管對方一開始是敵是友,氣勢就先矮了一截。如同上點,任何批評都可以讓自己成長,每個酸民也都是老師 XD 讚美認同先行,例如「非常感謝您的指教,您的意見實在非常寶貴」,這樣對方想窮追猛打也找不到著力點,化批評於無形。

 

  1. 不怕輸。劇情雖然葉問輕鬆獲勝,但我想,以葉師父格局,就算輸,也會誠心認輸,進而請教指點。進廚房就不要怕熱,想發揮影響力,必然招致批評。人不可能不犯錯,發表言論也不可能百分百正確。網路時代,開大門走大路,對則堅持,過則改之。不怕輸,才有機會贏。

 

寫這篇回答時,正巧遇到批評。回應「被污名化檳榔」一文,內容提到「非核家園為大多數國家選項」。瞬間接到電郵:「不是核能專業就請閉嘴」,並附上相關擁核資料。我的回應是,附上臉書討論連結,並回信:

 

謝謝您珍貴的資料與意見,您寄電郵給我,這些資料只有我知道太可惜了。歡迎您至臉書討論區留下您寶貴的意見,讓更多人知道相關資訊,來判斷我文章內容是對是錯。也可以讓更多人參與討論,促進社會思辨風氣。

 

現在的社會就是缺少像您一樣仗義執言的民眾,以致網路資訊常一面倒,缺乏正反面評論,真的非常歡迎您至上臉書頁面留下寶貴意見。

 

謝謝您。

 

然後呢?然後他就死掉了 沒回信了 XD

 

校長上課有說過:「不要打巷戰」,要戰回到公開版面。如果是我引用錯誤,一定道歉更改文章內容。如果沒錯,自有朋友相挺。站穩馬步,開放面對,對則堅持,過則改之。(某馬最愛 16 字箴言?) 這是我面對網路的方法。

 

 

問:如何構思一場精采的演講?如何用 10 分鐘說服人?(護理長、急診主治醫師)

 

答:這題目,直接附上眾新思惟演講王準備心得連結不就好了嘛?幹嘛分配給我啊~啊~啊~(摔筆)。或許這是校長給我的考驗吧(嘆氣……)。

 

仔細研讀,努力分析,終於還是找到破綻:「眾演講王不告訴你的祕密」。雖然準備過程鉅細靡遺,但大家沒說的是,可以獲得演講王,幾乎都是說「自己的故事」。因為故事夠精采,稍加修飾,就是一場感動人心演講。

 

構思技巧可以學習,但是故事的累積,卻不是一朝一夕可得。想要說入人心,與其回答如何構思,我選擇回答你,「累積生命厚度,不需華麗技巧與架構,演講自然撼動人心。」

 

如何產生故事?如何累積生命厚度?就是實際動手去做!校長名言:「我永遠尊敬,真的做的人。」演講,是說出「我做了什麼」,而不是說「別人說了什麼」。實際去做,永遠比滿嘴理論重要千萬倍。

 

另外,擁有自己的原創觀點。作家吳祥輝說:「原創就是根」。如何擁有原創?就是訓練獨立思考能力,演說與寫作,都是大腦思考產出物。擁有思考能力,自然擁有原創演說與寫作能力。自己思考產出,句句是原創。

 

瀏覽超過兩百萬,火星爺爺 TEDx 演說「向沒有借東西」為何感動人心?因為說出自己故事,並且告訴你,經過這樣歷練,學到什麼,體悟什麼。用自己故事,產出原創觀點,自然引起共鳴。

 

最後,除了說服,我開始學習去引起「感動」與「共鳴」。除了理性被說服,感性也能引起共鳴。而如何達到,就是「好好說故事」、「說個好故事」。

 

近期範例,就是魏幸怡執行長,於新思惟創業論壇,娓娓道來,創業過程不足為外人道的辛酸歷程故事,讓現場觀眾眼睛鼻孔都濕了。沒有大道理,沒有八股教條,聽完自然而然了解創業艱辛,開店之前真的要想清楚。以故事說服,以故事感動。累積故事,產出原創,精采演講,水到渠成。(怎麼又是馬的 16 字箴言)

 

 

問:平時講者都如何充實自我?(高階護理師)

 

答:回答這題實在有點心虛,其實我是懶惰鬼(淚……)我一定是被妖怪附身了。

 

不是矯情,從小到大,真不是一個喜歡唸書(指學校功課)的小孩。大二平均成績 70 左右,大學整體平均也不到 80(應該啦……)。進入職場,發現知識確實重要,但乖乖念課本讀論文,對我來說很難。總要想辦法吧?多參加研討會!

 

研討會或演講好處,講者幫你整理好重點,提供自身經驗,大大縮短自行整理,以及試誤學習時間。上課沒說到細節,再花點時間自行補充。最重要,是要交錢,有誘因強迫自己認真吸收知識 XD

 

專業方面如此,近期開始跨界學習後,也沿用相同模式。以「聽演講」以及參加「課程或工作坊」為主要學習模式。交錢,定下時間,半推半就讓自己有動機充實自己 XD

 

除了上課,網路時代開始,也多了另外一個學習來源,就是臉書。滑臉書對我來說不像看書,是娛樂消遣。強者好友越來越多,知識含金量也越來越高。已不是單純娛樂訊息,有各式各樣關於時事評論、簡報教學、人生哲理(包含正負能量 XD)。想認真就認真看,不想看就跳過,對我來說,是種無壓力學習方法。

 

But,人生最厲害的就是這個 But,最重要充實方法就是「認真過生活」。我剛提到要有獨特性,要有自己故事。故事從何而來?就是從日常生活而來。工作的故事、旅行的故事、親子相處的故事,人與人相處,時時刻刻都是故事。我部落格有一篇文章:《被孩子上了一課》,不長:

 

剛才看新聞,在報導一位被叫做「最醜的女人」的故事。這時候,老大問說:「馬麻,她是誰?」

下意識覺得他是要問她為什麼這麼醜,於是回答:

我:「她生病了,所以才長這樣」

老大:「長怎麼樣?」

我:「長這麼醜啊!」

老大:「是嗎?她長得很醜嗎?」

這回答倒是出乎我意料之外,

我:「你不覺得她長得很醜嗎?」

老大:「不會啊,我只是想知道她是誰而已啊!」

年紀越來越大,越被世俗的標準制約。在天真的孩子眼裡,本來就沒有美醜之分,反而是我們,失去了天真,但是得到了什麼?

 

簡單親子對話,蘊含很多道理。這樣的對話,這樣的故事,一直在我們周遭發生,是最廉價、最省時的知識寶庫。「人人是我師,處處皆教室,樣樣皆教材,刻刻在學習。」(楊田林老師──楊氏比亞曰)用心傾聽、認真觀察、隨時記錄,是我正在努力,最重要充實自我方式,也最適合懶惰鬼

 

 

問:請談談現在生命的哪一個重要部分,是五年前(或更久)的你,在面臨抉擇、立定目標、追逐夢想時,最感到意外或沒有料想的?可否分享無到有的心路歷程?(眼科主治醫師、小兒科主治醫師)

 

答:我可以回答有小三嗎? XD(仲編按:陳醫師去年喜獲愛女,恭喜!)

 

正經來說,不能不提站上 TEDxTaipei 驚奇旅程。精采內容,即將於年會正式公開,敬請期待。

 

但是,其實 TEDxTaiepi 只是旅程中點,不是終點。最感到意外的,是踏出醫療舒適圈,大步跨界學習。最珍貴的,是認識學習歷程中,每個優秀老師與朋友。

 

以前,我常對年輕醫師說「搞什麼,怎麼連這個這麼簡單也不會」,通常還會再補一句「我不是教過好多次了嗎?」,再狠一點可以再補「回去有沒有在看書啊」!只差沒有說「豬啊,你沒希望了」。 深入鑽研專業,隨著年紀本事成長,傲慢隨之而生。面對知識比我弱勢者,反而因為能力增長,充滿自我與不耐煩。

 

跨界認識這些老師與朋友,真正見識何謂「無私分享」,真正體會「教育之道無他,唯愛與榜樣而已」。

 

開始懂得「換位思考」,站在被責備學生角度來想。開始想起,自己當學生時,面對老師的恐懼與徬徨。原來自己,也變成我當初討厭的大人。學生時期,開朗幽默愛開黃腔,熱心幫助教導學弟妹,深受愛戴的學長不見了。

 

這段意外旅程,讓我找回以前熱心分享,耐心教導的自己。也讓我有新夢想與目標,就是和這些老師一樣,影響他人、成就他人。

 

 

追蹤新思惟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