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專科 下的所有文章

2016 / 4 / 29

[課前問答] 我們離世界頂級期刊 Science,很遠嗎?

 

作者:翁仕明

 

 

15-3_02_ScienceFig

 

 

問:開始寫 paper 的動力是什麼?(主治醫師)

 

答:與其說是寫 paper 的動力,不如說是做研究的動力。感覺上在台灣的醫療環境,很多時候寫 paper 都是不得不做的決定。升等、評鑑,甚至考次專科都以 paper 當作門檻。回歸到原點,如果對研究的好奇心不再有,接下來就會失去尋找良好問題的熱情,自然而然地,寫 paper 無形中就會成為壓力。

 

所以我把這個問題定位成,如何找回研究的好奇心?

 

最好的研究題材,來自於你最熟稔的技術或操作。舉例來說,腸胃內科的內視鏡,或是心臟內科的心導管。當沒有研究的好奇心時,所有的醫療例行工作都是相同的,跟一日三餐沒兩樣。

 

但是,當您稍稍啟動研究的好奇心,您會赫然發現,即便是相同條件的相同操作,總是會有些相異處,這些相異處就是您的寶藏,當您進一步分析這些相異處,竟然發現他們可以有某些相同處,助於你歸類,恭喜你,您已經朝向寫 paper 邁進一大步。

 

來個好例子吧,茲卡病毒就是最好的!一對荷蘭母女兒科醫師,行醫數十年,發現在巴西,許多例行性的頭圍檢查,某些孩童的頭圍出現異常縮小(相異處),於是他們決定開始去尋找解答,但卻無法從傳統小頭症的診斷指引獲得確診。

 

接下來,他們從媽媽的懷孕史發現,這些小頭症患者的媽媽,多數在懷孕期間曾經感染會被病媒蚊傳播的茲卡病毒(相異處的某些相同處),所以他們開始蒐集更多的病人資料,一一比對,竟然發現了茲卡病毒與小頭症的連結,最近美國 CDC 也由其他實驗證實了此一假說,而他們的 paper 成為最有影響力的文章。

 

試問,難道其他巴西兒科醫師沒注意到小頭症孩子?不是的,他們把頭圍測量當作例行性工作,如同一日三餐那樣,渾然沒有察覺性。好奇心會殺死貓,但是好奇心應該殺不死一個想做研究的人,不是嗎?

 

閱讀更多 »

2016 / 4 / 29

[課前問答] 把握住院醫師磨練時期,寫下傑出成績。

 

作者:陳田育

 

 

18-3_02_team

 

 

問:住院醫師訓練期間,如何訓練讓自己的口頭報告,可以更精簡扼要跟切中重點?(住院醫師)

 

答:有關於這項能力,我自己的表現仍有不小的起伏,但在住院醫師階段,相當幸運可以代表醫院多次對外發表口頭報告,甚至得獎。這一年裡,自己花了一些心力精進這一個能力,我對於口頭報告的心得只有五個字「報名新思惟」XD

 

當然,我也知道不是每個人都口袋夠深,有時間與精力在難得的假日,參加相關的工作坊,以下就個人的經驗與您分享。

 

簡報製作是關鍵

 

醫學相關的口頭報告其實非常仰賴簡報,畢竟是科學性質的內容,常常會需要有數據及圖表的呈現,因此一個好的醫學口頭報告,最基本的是有清楚明瞭的簡報架構。我自己沒有上課以前,我都利用「新思惟之友」來學習,每次工作坊的實作時間,當次的學員都會上傳自己的成果。

 

我會利用時間一張一張觀賞,並且每次得獎的作品我也會臨摹學習,我認為這是最棒的學習機會。雖然不懂到底大家怎麼做出這麼清楚明瞭的簡報,至少可以偷偷模仿,後面再搭配坊間的簡報書籍參考,也是一種學習的方式。當然,後來我自己上過新思惟的《醫學簡報與電子壁報工作坊》後,就又是另一番震撼了 XD

 

演講重點在說服

 

有了清楚的簡報就很容易達到您問的「精簡扼要」與「切中重點」,再來就是怎麼說與怎麼被問的問題。這部分千萬不要急著馬上練習「說」,最重要是,必須完全了解自己要報告的內容,再開始練習說。而「說」,最重要的目標,絕對不是把資料報完,而是「說服」或「教會」底下的聽眾!

 

所以適時與聽眾互動,或用更簡單的實例,說明艱深的醫學內容,會決定您的口頭報告能否引人入勝!當然,若您狀況許可,新思惟有兩個相關的工作坊,《醫學演講與生涯工作坊》及《演講技巧與溝通工作坊》,我自己上過一個,收獲不少,您可以嘗試在一天的時間與其他 20 多位學員,一起切磋學習!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