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土庫台全診所 黃峻偉 醫師
全新的《新思惟年會》,這次的主題是「我想與你分享的事」,分享的是講者在過去幾年間經歷的事,與台下聽眾的共鳴。但是從活動的過程中,可觀察到幾個現象。
2016 年的新思惟年會的課前成員分析中,參加者的平均年齡是 35.2+-5.6 歲,中間四分之一的族群座落在 31 至 38 歲。
作者:土庫台全診所 黃峻偉 醫師
全新的《新思惟年會》,這次的主題是「我想與你分享的事」,分享的是講者在過去幾年間經歷的事,與台下聽眾的共鳴。但是從活動的過程中,可觀察到幾個現象。
2016 年的新思惟年會的課前成員分析中,參加者的平均年齡是 35.2+-5.6 歲,中間四分之一的族群座落在 31 至 38 歲。
作者:Caroline
因為想親身了解,為何有一群醫界人士,走出不一樣的路,在醫界年輕一代中,引起如此大迴響的課程?FB 上相關的好評不斷,也讓我的好奇心不停堆疊起來。
能向厲害的人學習、又能觀察神奇的故事,所以,就決定是它了。
雖然要自費掏出 9800 元,有大大 小小猶豫一下,但安慰自己,好歹當作參加一場全天的演講會(想像是演唱會),或做了一天心靈的 spa,費用應該也是差不多,但還是不免擔心,是否能專注的撐完全天?
畢竟,因工作關係,常參加醫學年會,看到「年會」兩個字,還是會想起那個制式的樣子,好險,看了新思惟年會議程,感覺是個很不一樣的年會。同時,也很高興能在這個場合,看到一些醫界朋友,聊聊近況。
作者:嘉義基督教醫院 血液腫瘤科 盧彥哲 醫師
新思惟要舉辦年會了!這真是一個令人雀躍的消息,我很快速的決定報名參加!但是,報名後才發現,咦!這個日子,好像也是腫瘤年會開會的日期。天啊,新思惟年會竟然和我的專科年會撞期!
雖然說,乳癌專科醫學會的理監事今年要改選,有大師從歐洲遠道而來,進行熱門的腫瘤治療演講。但慎重思考後,我決定兩利相權取其重,我要來參加新思惟的年會!
作者:陳彤
我蠻喜歡這次年會的選題,有很多主題才看一眼,都還不用思索,就已經覺得很有吸引力。
參加過幾次新思惟課程,我覺得這次年會還是看得到一些新思惟的傳統,例如:講師充滿熱情、學員認真參與、同仁認識新朋友、便當很好吃等。但我也覺得這一次有些不同,像是時間的控制、工作人員的細膩度、互相熟稔的講師玩只有他們知道的梗。
作者:《新思惟年會:我想與你分享的事》講者 楊為傑 醫師
去年的 11 月,知道新思惟要辦年會,那時就有想要投稿。新思惟之友是我很喜歡的社群。因此希望有機會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些事情。這次的主題:「我想與你分享的事」,心中想分享的題目有兩個,一個是育兒,一個是里程旅行。
在過去這兩年多,成為新手父親,加上本身是兒科醫師,一直希望可以把教養這件事情給「科學化」。這兩年來的進修與學習有些心得,想把這些「教養科學」的點滴,分享給大家。另外就是過去這兩三年,用掉了數十萬里程,換了五段頭等艙機票,30+ 段商務艙機票。曾經用新台幣四萬左右的成本,弄到了一張長榮飛歐洲的來回商務艙機票。這也是我想跟大家分享的事。
作者:楊為傑
問:請問建議何時(幾歲)開放小孩使用 3C 裝置上網?又該如何具體實行?(精神內科主治醫師)
答:這個美國兒科醫學會倒是有建議。
先提大原則
兩歲以前,不使用任何的 3C 產品。兩歲以上,也應將使用 3C 的時間,限制在每天 2 個小時以內。
原因
人生的前 3 年,是大腦快速生長的時期。第 1 年大腦的容積就會增加三倍。這段時間接受的刺激,會絕對性的影響腦部的發育。影片帶來的刺激跟真實世界有很大的差異,同時過於集中在視覺與聽覺,會減少觸覺,嗅覺等感受能力的發育。
這段時間,孩子的腦部正在發展 3D 視覺,並且理解他與這個世界的互動。假使有一顆真的球出現在他面前滾動,他可以聽到滾動的聲音,可以觸摸他,碰到球以後,還可以追他。但是螢幕上的球,就是看到,然後它就死掉了 就這麼消失了。
對孩子來說,很單調,而且很難理解球去哪裡了。來自真實世界的學習效果,遠遠高於來自影像的學習。根據目前的研究,兩歲以前就開始看影片:語言 / 閱讀能力 / 短期記憶能力都有負面影響。而且人是群居的動物,孩子的腦袋,是被設計為「透過與人的互動來學習」。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帶來大量的細節與知覺刺激,這都可以幫助孩子的成長。
具體作法
我的例子:我家兒子很喜歡 YouTube 上的一些兒歌短片,有趣廣告之類的。我會讓他點開 iPad 上的 YouTube,問他想看什麼,我來搜尋。然後讓他選他要看哪一個,不恰當的我會擋掉,跟他說這個小朋友不可以。他當然會問為什麼?我會跟他說:這個你看了會不開心、爸媽會傷心等。最後,絕不超時,一次頂多 20 分鐘,而且會串流到電視上,距離至少三公尺。總之見縫插針的機會教育,好過一味的禁止喔 ^^
講者:楊為傑
多數的新思惟之友,都有家庭與孩子。而且由諸多的討論中,可以知道大家其實都很在乎孩子的未來。
在忙碌的工作中,我們都想好好的「教養孩子」。但是,其實我們並不天然就會「教養孩子」,甚至覺得這是一件很難並且充滿挑戰的事情。有時還會因為孩子的教養,讓夫妻之間、親子之間產生了很多的摩擦與衝突。
也經常會跟自己說:教養孩子,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