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 4 / 29

[課前問答] 工研院獲獎科技人,變身創業人!

 

作者:陳建志

 

 

22-2_01_team

 

 

問:科學研究與創業有什麼不同?(基因工程副研究員)

 

答:創業模式及類型有很多種,我是偏向 RD 創業,這當然是因為從事研究工作有關。

 

科學研究

 

  • 動機:發現、探索與瞭解。
  • 模式:發現「問題」→ 瞭解問題 → 發現更多問題 → 解決更多問題 → ……

 

我身邊研究做得好的人,會形成:好研究、發表好論文、更多的經費、更多合作者、更多好研究、更多經費……這樣的正向循環。

 

創業

 

  • 動機:需求、開發好產品並賺錢以維繫商業模式
  • 模式:發現「需求」→ 瞭解問題 → 找到解決方案 → 商品化 → 發現更多需求 → 提出更多解決方案

 

基本上創業成功的人大部分都是:針對需求、開發出好商品、健全商業模式、更多現金流、解決更多需求……形成這樣正循環。

 

科學研究和創業,雖然在動機有一些不同,但現在科學研究大都是針對需求來做研究,兩者都需要形成良好的「商業模式」,但最大差別在於,科學研究的「商業模式」是以論文、SCI 及得獎等,作為其「貨幣」或「現金流」,來獲取經費補助或合作,而創業當然就以真正貨幣為主。

 

 

問:目前在從事劇團創業,創業後深感時間不夠用,如何分配時間在最重要的事情上,一直是團隊成員深感困擾的議題。請問講者對於初創業者的建議是什麼?(劇團即興導演)

 

答:我想您的問題應該是:如何以事情的「重要性」來安排時間吧!

 

其實如果已經確定「優先順序」,那如何分配時間反而不是問題了,但如何決定什麼是重要的呢?

 

我分享這一年來的心得給您參考,面對創業初期兵荒馬亂之下,我嘗試要好好規劃、嚴格執行,但或許因為執行力不佳,實在很難做到精確管理。

 

到目前為止,我的感想是:

 

先做一定要做的

 

我試過很多時間管理手法,如行程表管理、to do list、番茄鐘切時段等方式,但都只剛開始有用,只要緊急事干擾或過一陣子,一切就又亂了得重新來過,現在我每天都優先處理必要的 3 件事,最多不超過 7 件事。

 

與其困難下決定,不如勇敢犯錯。

 

在創業初期的確會有很多事,產品開發、客戶、供應商、銷售、公司組織……等,不安全感和危機感,會不斷促使我們花很多時間收集資訊和拼命學習,但其實資訊越多就越難下決定。

 

所以我們團隊目前都只爭朝夕,盡力去作「能做會做的」、「學習能學習的」,其他的就不要想太多,就這樣邊走、邊學、邊修正的,走到那裡,就到那裡,有路走路,沒路找路。

 

在執行面上,我只用一種簡單的方式來進行,並盡量以吃飯、睡覺及喝咖啡事件來觸發。分為三個步驟:

 

一、一定要完成的先記下來

 

我會隨身帶一本小本子,想到要作事先記下來(建議不要超過 7 件),每天早上喝咖啡或茶時,檢查今天「一定」要完成的幾件事,建議也將健康、學習及家庭等排入。

 

二、中午檢查

 

每天中午吃飯時,檢查還有哪些重要事沒作,如果還有,趁下午作,如果沒有,就可以休息放空或作一些自己喜歡的事。

 

三、睡前回顧

 

每天睡覺前寫下今天日記(有寫就好,一行也好),檢討回顧今天或規劃明天要作的事。

 

最後建議:要注意健康運動兼顧家庭,還有記得寫日記(或網誌、Facebook……),或許在走過這一遭後,會覺得這一路回憶的點點滴滴,才是最寶貴的財富。

 

 

問:要抱持著怎樣的信念,才能投身創業事業?(主治醫師)

 

答:我想每個人創業動機都不一樣。以我例子而言,其實在進入工研院前就想創業的,應該說是為了創業才進工研院的,過程中其實一直在找題目和機會,一旦發現市場有需求,而自己又可以開發出相應的產品時,我就創業了。其實會問這個問題,您心中應該就有這個念頭,我相信一旦時機到了,您自然會創業的。

 

 

問:如果有想展開的新嘗試,需要如何自我加強,又或是應該從什麼樣類型的活動開始著手?(工程師)

 

答:政治正確的回答:「參加新思惟!」哈哈。

 

兩年前,我曾經問過一位矽谷投資前輩,一個類似的問題,我的問題是:「我很想創業,但我覺得創業最難就是踏出第一步,走出舒適圈,正如同去運動,最難的事,就是從「家裡」到「運動場」的這一步,請問是否有何好的建議?」當時這位前輩回答我說:「如果你想創業,那最好的辦法,就是常和創業者或想創業的人在一起,這樣一來,所見所聞都是創業的思想,自然會創業」。

 

所以若能多參加新思惟年會工作坊或一些大神的課程如:XDite、楊斯棓醫師等課程,就會很容易融入這個環境,啟發一些新思維,進而展開一些新的嘗試。

 

 

問:當面對重要的決擇時,是如何說服自己與家人去面對重要的改變?(內科住院醫師)

 

答:每個人的狀況大不相同,我只能說面對家人是需要好好溝通的,畢竟家人的支持是我們最大的後盾,這個很難有一個很好的作法。

 

我的作法是:

 

  • 提前鋪梗:要和家人多溝通理想和願景,而且要提前透露一些訊息和風向,不要明天都要作了、錢也投了、辭呈也遞了才說,這樣誰都會受不了的。
  • 要有承諾及行動支持:理想願景提出來後,最好開始進行一些行動,以低成本的評估規劃,不要採取太大或太風險的動作,這段時間可以醞釀長一點,例如,想自己開業,可以調查一下周邊環境、人口及組成、附近競業廠商、租金……等,並多與開業成功的朋友接觸,除了多了解細節以外,也可以讓家人多一點信心,慢慢的洗腦他們,就會比較認同。
  • 真的很想,就做吧:如果是重要的抉擇,如果沒有執行,老了會後悔,難道沒有家人的支持就不做了嗎?

 

 

追蹤新思惟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