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心得回饋

2016 / 5 / 20

今日的挫折,明日的養分。

 

作者:《新思惟年會:我想與你分享的事》講者 曾秉濤 醫師

 

 

IRAM_20160515_704

 

 

反省自己的表現

 

派對結束,曲終人散,待塵囂散去,重新檢視年會中自己的失常,與對照其它強者的演講,有許多的感受,除了憂愁之外,也有歡喜之處。

 

平心靜氣思考,自己在年會上的表現實在不甚滿意,除了因太緊張而忘稿的重大疏失,還有許多的缺點,包括內容不夠感動人心,缺乏共鳴點,說故事技巧不夠純熟,音韻控制不佳等。

 

若是在往常傳統醫療環境中,往往要招來訕笑,嘲諷說:「像你這樣的咖小也敢上台,想必是主辦單位缺稿吧!」,接著就會換來「禁賽一年」的處分,也就是一年內你都別想參加任何公眾活動,讓你嘗嘗「閉關自省」的滋味!

 

閱讀更多 »

2016 / 5 / 20

原來只想看看,生命卻從此不同。

 

作者:《新思惟年會:我想與你分享的事》講者 陳建志 博士

 

 

IRAM_20160515_677

 

 

一段塵封兩年的記憶……

 

「我要講這一段嗎?」望著演講中望著在英國實驗室的照片,一段塵封兩年的記憶向我襲來……。

 

從我唸研究所開始,我大概每年參加至少一次國外研討會口頭發表,並參加球類、游泳或鐵人三項比賽,賽前練習總是充滿焦慮和壓力,然後就有各種放棄和逃離的衝動,然後一邊咒罵自己一邊準備,直到上場當天前一小時就會緊張到不行,但賽後那種壓力釋放及海闊天空的感覺,又令人覺得很迷戀(感覺很白痴)。

 

閱讀更多 »

2016 / 5 / 20

這次不打嘴炮,重新找到軌道。

 

作者:《新思惟年會:我想與你分享的事》講者 陳畊仲 醫師

相關文章:重度成癮家屬,初窺組織奧祕。(講者貴賓 蘇燕玲 口外騎士最強後盾)

 

 

IRAM_20160515_602 

 

你來郊遊?

 

年會一早,剛到會場,簽完收據,與無緣講師費道別。測試完檔案,接下來,我開始了一件大家看起來,不是這時候講者會做的事:「找其他講者簽名 XD」。

 

看著我跑上跑下,左右張望尋找陸續出現的講者,這時孫一峰醫師妙語神回:「陳醫師你是來郊遊的吧!」一句話完全說中我當天心情,我要好好享受這一場歡樂的年會。

 

等等,可是我是講者耶,難道我不緊張,因為老婆在身邊?說不緊張太矯情,但不是無法克制,而是自然腎上腺素分泌使然。就像開大刀,就算再純熟,下刀前還是難免緊張一樣。

 

再等等,《新思惟論壇:跨界》時,你不是緊張的吃不下飯睡不著覺?才不過一年,發生了什麼事?先說結論上面都這麼多字了:出發點不同,心態就不同。

 

這次我一再告訴自己:「我是要分享,不是要爭搶」。明明只有你是第二次上台 XD

 

閱讀更多 »

2016 / 5 / 20

原來,有的故事只能說一次。

 

作者:《新思惟年會:我想與你分享的事》講者 陳田育 醫師

 

 

IRAM_20160515_570

 

 

新思惟讓我蛻變成更好的自己

 

半年多前,為了準備出國報告,第一次踏進了新思惟這個花園。原本的初衷只是想學習簡報製作的技巧,完成出國報告的任務。沒有想到的是,半年後的我,站上了這麼大的舞台。

 

如果說上次出國報告是讓我提升簡報力的關鍵,那麼這次在新思惟年會的演講,就是誘發我學習口語表達的最好觸媒。大家誰沒有演講過?但第一次要在兩百多位付了一萬元入場的聽眾面前演講,絕對是莫大的壓力。為此我看了多本的演講書籍與影片,也特地報名楊斯棓醫師與蔡校長開立的《演講技巧與溝通工作坊》,真正學習演講的技巧與實地演練,希望不辜負進場的聽眾。

 

活動落幕了,內心的感動與起伏,卻一直無法停歇。我知道,我又成長了。

 

閱讀更多 »

2016 / 5 / 20

身為引言人,我所做的準備。

 

作者:引言人 陳偉挺 醫師

 

 

IRAM_20160515_538

 

 

2016 年新思惟年會的主題是「分享」,身為「專業成長的故事」引言人,小弟我也來分享一點準備心得。

 

其實這是我自己第一次當引言人,結果一次還要介紹六位講者(!),心裡其實非常戒慎恐懼,跟以往自己當講者的時候,準備的過程也有些不同。

 

閱讀更多 »

2016 / 5 / 20

那些年會來不及分享的事


作者:《新思惟年會:我想與你分享的事》講者 王冠欽 醫師

 

 

IRAM_20160515_442

 

 

在《新思惟x台中:語言》後兩週的新思惟年會上台,壓力大到遠走他鄉將之拋到九霄雲外!自從得新思惟團隊青睞,投稿雀屏中選後,心上一顆大石始終懸著。事實證明,兩個活動相隔兩週依舊搞死自己!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