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者:翁仕明
我本來也沒奢望過
科學界有三大期刊,Cell、Nature、Science,又俗稱 CNS,在我開始踏上研究這條不歸路時,從來沒有奢望過。
然而,也許我跟他們還算有緣吧!2007 年,我拋家棄子地負笈英國,想圓個海外博士的夢,正巧,我的老闆剛剛發了篇 Nature,所以我選了他當指導教授。2011 年底,正當我猶疑是否返國投入醫療血汗市場,一紙慕尼黑大學的合約找上了我,隔年,我竟然多了篇 Science,而我的老闆,成為所上最年輕發 Science 的教授。
多重的意外與歐盟居禮夫人獎的加持,帶領我到歐洲最後一站,奧地利科技大學細胞電生理大師 Jonas 的實驗室,在那裡,他只發 CNS,還頂著個諾貝爾獎大師弟子的光環。
Novelty 是台灣最缺的
回國後,很多人問我,台灣學術環境很差吧?發 CNS 比登天還難吧?當然,更常聽到的問題是:你怎麼會回來?我回來,因為台灣是我的家,另外,台灣的設備比很多國外一流實驗室都好,但是關鍵點的 Novelty,可真的輸太多了!
Novelty 顧名思義,就是要新奇。一篇科學性文章,如果只是人云亦云,中規中矩,可發表但永遠稱不上頂尖。新奇性有沒有脈絡可循?我將就自身經驗,從三大方向:新思維、新實驗工具與新連結,為您剖析 Novelty。
Novelty 是否有機會從天而降?有的,只是您如果不長眼,總瞧不見!如果阿基米德只泡澡、牛頓只會吃蘋果,你可以想見科學界會少了哪些東西。
請聽我分享
台灣的實驗室空有一身武藝,很可惜,卻浪費在 copy-paste 的迴圈上,然而,對 Novelty 的敏銳度,絕非一蹴可幾,筆者希望藉由此次精簡的分享,告訴大家如何培養正確的觀察力。好的老師帶你上天堂,不會讓你只住到學術套房!
活動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