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工作 下的所有文章

2016 / 5 / 20

台上與台下,一起感動的新思惟年會。

 

作者:三軍總醫院 胸腔內科 郭彥良 醫師

 

 

IRAM_20160515_923

 

 

主題多元的年會

 

過去因為時間不允許,錯過了好幾年新思惟的活動,這次終於有機會來參加。對新思惟早已不陌生,先前參加過的學長們對新思惟讚譽有加,自己也是個有在追蹤新思惟活動與文章的潛水鄉民,再加上看到這次年會規劃的主題相當多元,請示太太後趕緊報名參加這次的年會。

 

新思惟活動的水準已經不用多說,這次的年會經過團隊精心挑選,設計了四大主題,相當吸引人,為了能夠仔細一睹講者的風采,特地在八點多就到會場卡位。經過蔡校長的概念簡介,了解這次活動的精神是新思惟的教師團隊,將舞台讓出來,給曾經接受過新思惟幫助的高手們上台,分享在各自領域的經歷、經驗和看法。

 

閱讀更多 »

2016 / 5 / 20

自省、自學、自覺

 

作者:匿名

 

 

IRAM_20160515_619

 

 

10 分鐘的故事,甜酸苦辣。

 

第一次參加新思惟年會,懷著期待的心情。從「我們很想學會的事」、「我們以為很遠的事」、「專業成長的故事(我們以為很賽的事 XD)」,直到「我們以為很難的事」,每一個大標題下,都有 10 分鐘的故事等著我們,不知道是刻意還是剛剛好,情緒的鋪陳越來越重,彷彿在看一部精彩的電影,隨著劇中人哭與笑。這些由新思惟精心挑選的說書人,為我們帶來他們人生中的甜酸苦辣。

 

聽完一天的心得,最感動的就是我們以為很難的事,心中覺得默默覺得,原來大家都過的那麼「苦」啊!反觀自己的日子,雖然覺得有一點過勞,也有道不盡的苦衷跟煩惱,比起來實在是小巫見大巫。

 

閱讀更多 »

2016 / 5 / 20

每張簡報都有故事與力量

 

作者:中國醫藥大學 余哲丞 同學

 

 

IRAM_20160515_271

 

 

第一次參加新思惟年會,對未來有許多未知與已知。

 

我是一名醫學系五年級的學生,在我高中到大一之前的這段期間,我遠遠不如現在,了解醫界生態,又如現在的我,遠遠不如站在台上的諸位講者一樣了解人生規劃。

 

 

對未來有野心卻沒方向

 

我是來找尋未來的目標以及生涯規劃的,在這個未來崇尚多領域整合的時代,我能不能把我所擁有的專業知識與非專業知識,做橫向的整合,進而創造出一個新產業?我想這是一大挑戰,就像是蔡依橙醫師身為新思惟年會的主席,是結合醫學背景,再加上個人特質所產生的,一個以前從來沒有過,為了社會上有所迷網、困惑,或是特別有想法的人搭建的舞台。

 

誠如蔡校長一開始說的,這個舞台今天分享給大家,也讓我看到許多已經在社會上有一番成就的醫界前輩,如何在一樣的醫界生涯中,找出屬於自己的不一樣。

 

閱讀更多 »

2016 / 5 / 20

沒有人應該放棄夢想

 

作者:《新思惟年會:我想與你分享的事》講者 何佳蓉 院長

 

 

IRAM_20160515_792

 

 

上台前只有 30 人的演講經驗

 

《2016 新思惟年會:我想與你分享的事》,我站在將近 300 人面前分享我的創業心得。在此之前,我只有一次的演講經驗,就是在楊斯棓醫師與蔡校長開的新思惟《演講技巧與溝通工作坊》,台下僅有 30 人。在年會演講之前,我曾數度有想要逃離的念頭,好幾次都想要我老公戴著假髮上去幫我講,雖承受了極大的壓力,但是很高興最後我做到了!

 

創業一點都不浪漫。這種「不浪漫」大概只有真的自己走過一遭才能體會。群眾的目光只會看到創業成功時的燦爛,鮮少看見背後的辛酸。蔡校長成功讓新思惟茁壯,肩上也承擔了非常重的壓力。蘇百川醫師帶領訢辰麻醉舒眠團隊,外人看來好像是一個英勇的指揮官,帶領眾將官闖出一片藍海,背後其實也是蘇醫師校長兼撞鐘把每個細節與流程搞定,才能有今天。

 

閱讀更多 »

2016 / 4 / 29

[課前問答] 訢辰麻醉舒眠團隊:安全兒牙舒眠之路

 

作者:蘇百川

 

 

21-5_04_interview

 

 

問:如何突破自己熟悉的領域,跨出舒適圈?當離開了舒適圈,如何永保行動力不鬆懈?(藥學系講師、農夫)

 

答:

 

生命會為你準備未來的養分

 

有時在專業成長的初期,會有不少歧路岔路要走。但是這些經驗,都會提供日後專業上很特別的養分,只要善用這些養分,其實你可以長得更棒!

 

我在醫學系畢業後,先下鄉走了兩年外科,後來又到長庚做了一年外科醫師,然後才砍掉重練,重新當麻醉科住院醫師。也就是我剛進第一年麻醉住院醫師時,我的同學已經是總醫師了。

 

然而這些當年下鄉、走外科的經驗,卻是讓我成為跟別的麻醉醫師不同的很大因素。譬如說,我跟病患聊天的「開業術」很純熟,另外對於手術、治療的解讀也跟一般麻醉醫師不同,我更能站在外科醫師的角度去思考彼此的合作模式與關係。

 

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

 

在熟悉的領域,盡量有機會去接觸領域內的不同主題。

 

以我來說,在離開醫院前,也花了時間去參考別的機構在進行的牙科鎮靜業務,去了解整個麻醉醫師在外面的市場、廠商的生態等等。最後才選定「兒童牙科門診鎮靜」作為我們推廣的主力。

 

準備妥當,說走就走。

 

其實我在長庚真的很舒服,主任很挺我,薪水也不錯,我雖然是個超愛碰臨床的醫師,卻運氣很好的還有些研究項目可以做。

 

我是個有「反骨」的人,歹路雖不要走,但是坦途,我也走不久。

 

不過在我離開長庚之前,我先確認寫了一兩篇 SCI 文獻可以被刊登,以免將來想要回長庚復職,因為文獻因素被卡住(長庚醫院的主治醫師要任職須有三年內的 SCI 文獻一篇)。

 

然後我分析所有利弊得失,大不了一年做不起來,回到醫院繼續任職,反正麻醉科專科醫師人數不足。於是乎,找個機會就把離職單遞出去了。

 

只做最好,其餘免談。

 

出來的設定就是,我就是要提供市場上最棒的「兒童牙科門診鎮靜服務」,我不僅要兼顧我麻醉上的安全,同時也要照顧到牙科醫師的需求,與家長的期待。

 

這種只做第一的心態,其實會逼著我們一直成長。

 

不論是醫療技術、設備儀器的更新、牙科醫師的溝通與教育、兒童互動技巧的練習,我們都一步步走過。

 

我們的設定從一開始的「提供安全的鎮靜服務」,到後來變成「提供全包式的麻醉服務」,以及最近轉變成「培養牙科醫師一起提升鎮靜安全」的教育角色。

 

我知道雖然後面有很多抄襲者,但是保持領先的方式,就是我進步的幅度要比他們拷貝的速度還要快,我成長茁壯的面向要比他們更廣。

 

閱讀更多 »

2016 / 4 / 29

[課前問答] 女力時代:白塔裡堅毅的溫柔

 

作者:鄭伃書

 

 

24-2_01_IMG_5125

 

 

問:對於「女外科醫師首次懷孕年齡較長、孩子數量較少,有較高的不孕狀況」這項問題,是否有制度上解決的辦法,讓這項因素不再是女性醫學生對外科選擇遲疑的因素。(住院醫師)

 

答:不是「選外科」造成這個問題,這是全球菁英女性的生育趨勢。

 

美國的研究提到,外科系女醫師(不僅一般認知的外科,也包含泌尿科、骨科、眼科、耳鼻喉科、婦產科)與整體女民眾相比:「首次懷孕年齡較長」,這個因素影響「孩子數量較少」及「較高不孕率」。

 

由於沒有內科系女醫師數據作為對照,也沒有男外科醫師生育率來比較(過去研究顯示,高等教育畢業生無論男女,無子率一樣的高),無法確切證明「首次懷孕年齡較長」與選外科相關。

 

我們參考過去關於性別與社會結構的相關文獻,高學歷從事專業工作的女性「首次懷孕年齡較長」。這與經濟學家所說的「機會成本」有關:為了獲得某目的因而必須放棄一些東西,這些項目裡的最大價值,對菁英女性而言,成本相對的高,女性外科系醫師是其中代表之一。

 

趨勢無法避免,而保障可以精進。若醫師納入「勞動基準法」保障,則懷孕女醫師除了「性別工作平等法」規定的假期、哺乳、復職辦法,進而在工作天數與時數、值班時間有所保障。

 

在外國,有的醫療單位會針對住院醫師懷孕期間,另外建立訓練計畫,例如:輪調科別的調整、減少工作時數天數(配套延長訓練期間)、工作場所設立孩童照護中心 (On-site child care)、建立哺乳空間、女性前輩諮詢系統等等。

 

這不只是外科系的事,也是醫界的事,更是所有專業領域都要面臨的事。女力時代既是趨勢,參考現行制度與國外作法調整環境,讓女性面對懷孕生子的身體壓力之餘,能夠免於承受額外壓力。

 

閱讀更多 »

2016 / 4 / 29

[課前問答] 沒有人應該犧牲自己的夢想

 

作者:何佳蓉

 

 

25-2_01_IMG_8716

 

 

問:堅持品質要達到夢想,是一段漫漫(燒錢)長路,當兩者互有衝突時,請問您會如何「進行」調整?(洋桔梗女神)

 

答:這些事情常常互相衝突。堅持品質大多不是最賺錢的路。我認為可以從三方面來思考:

 

    1. 現金水位一定要保證可以生活無虞。投資事業是在比氣長。周轉不過來的話,品質、夢想,都是一場空。現金流一定要夠。應收帳款盡早收,應付帳款盡量開票延遲付,這是維持現金水位的不二法門。
    2.  

    3. 這個公司的願景是什麼?策略是什麼?要做 A+ 品質的產品瞄準金字塔頂端的消費者,還是做 B 級的產品薄利多銷?要做出「品質超好又超便宜」的產品是可遇不可求,就算有的話,毛利率那麼低,削價競爭下,一下就被打死了。
    4.  

    5. 事業的成功不單是金錢可以衡量。以牙科診所經營為例,可以選擇衝健保點數,以量制勝;也可以選擇以自費市場為主,以品質為號召。我選擇後者,是因為那是我「心目中理想的牙科診所」,但是現實面的條件就是我不需要急著賺很多錢,錢夠用就好,工作快樂對我來說很重要。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