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新思惟年會:我想與你分享的事》講者 鄭伃書 醫師
如果無所畏懼,我怎麼做?
上台的緣起,是在 2015 年末,我在醫學會分享「A will, a way , a woman surgeon」。與會的醫師轉播實況在新思惟之友社團。留言中,蔡校長推坑 鼓勵投稿年會的性別主題。
當我仔細地閱讀講題募集說明,發現這是個挑戰:第一,想讓自己的每場分享都是獨家回憶,所以不會把醫學會演講內容直接投稿,勢必要為年會觀眾們規劃全新議題;第二,策展方希望可以從「獨到觀察、數據統計、實證分享」切入,表示我在徵稿期限內,得吸收整理大量的資訊;第三,畢竟還是男性為眾的場合,或許有人將「女力時代」連結成狹義的女權主義,是否要自取爭議呢?
閱讀途中,思考著這句話:「What Would You Do If You Weren’t Afraid?」如果那些我擔心的畏懼的事情都不存在,由衷想做的是什麼呢?(我發現性別議題很有趣,不是那麼單純的二分法,非常多面向可以切入,歷史、政治、經濟、國際……這不能只有我知道,想讓大家一起發現這股改變的脈動。)
確定心之所往,於是向前行。這是我投稿前的故事,至於確定上台後,又是另篇挑戰與畏懼交織的故事了。
向強者學習
因緣際會在近期的《演講技巧與溝通工作坊》協助工作,深深感謝這份機運。此次年會許多講者,秉持「進廠升級」想法,在工作坊中把即將分享的議題化成三分鐘初試啼聲。
他們在課堂中優秀的表現,提醒我危機意識。課堂講師楊斯棓醫師改版甚多的提點,翻轉我原先的架構計畫。在年會籌備期間,眾講者彼此對「會前問答」的交流,趨使我再編輯原定內文,使盡善盡美。會前一晚不斷更新的共享資料夾,督促我繼續優化簡報、練習表達。
這些準備期間,不會有策展人員來關心進度、要求回報,團隊提供的是一個平台,在這生態圈之中,交流塑成一股能量,激出火花促成每個人最優化的表現,這是有幸與強者們同台的過癮。
更驚艷的,是那些曾在工作坊分享的講者,面對自己的主題不約而同砍掉重練,我所見於年會當日的切入角度、探討廣度、表達方法,與原型大相徑庭,足見強者邏輯與用心,相當激勵。
向觀眾學習
甫一回到台下,曹連誠醫師貼了具有共鳴的圖片;林長揚治療師稍來臉書訊息表達感受與回饋;嚴逸琦美女即時傳送了方才拍攝的照片。
我很感動,原來網路空間還是能夠連結人與人的溫度。更是感謝他們用精鍊的表達,讓我省思自己在做觀眾角色時,是否忽略了「給予」的能力,與台上講者產生即時而溫暖的連結。
會後,與黃琬茹醫師初次見面,分享階級分化與家庭、性別平權和願景。路直的細緻手繪我所聞已久,有幸得真跡讓人激動不已。原來,觀眾回饋在時間的催化、空間的加乘下,點滴給予能給人泉湧的感動。
因為年會的際緣,學習如何做個有聯結性的觀眾,這是意外的收穫。
向幕後學習
當我在台上發現簡報器不靈光時,投影片播放是用手語和負責筆電的璽如、佩倫共同演出的,未經排練的默契秀圓滿落幕,除了感謝,更由衷佩服。
掌握大小細節的佩倫,會後終能放鬆之際,依然耐心地回答硬體的設定配置眉角。彷彿有天眼通的燿國,竟然發現講者默默不拿午餐,在我結束下台終於感受飢餓時,貼心遞上便當。
這一切的細緻分工,我身受其益。進一步向團隊觀察請教,是我日後辦活動很重要的養分。此次年會的參與,身為講者,在準備精進的路上自然該有收穫。然而更讓我驚艷的,是與其他強者們在同一平台上互動的力量、與深度廣度兼具的觀眾們回饋交流的力量、還有感受團隊幕後運作細緻的力量。這些堅毅、溫柔的能量讓我自省、學習,因而比預想更大的收穫。
幸好,當初思考的那一句:「如果無所畏懼,你怎麼做?」,讓我能夠分享這些心情。
追蹤新思惟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