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 4 / 29

[課前問答] 我們離得獎,很遠嗎?新思惟得獎秘訣。

 

作者:黃柏誠

 

 

14-2_00cover

 

 

問:掌握何種秘訣才能得到屬於自己應得的獎項?(風濕免疫科主治醫師)

 

答:這個問題越看越有禪意。

 

如果獎項已經屬於自己應得的,那剩下該做的就是參加對的比賽、選擇對的戰場,避開干擾因子。就像打棒球的麥可喬丹拿不到 MVP;菲爾普斯要在水裡才能打破游泳世界紀錄。

 

更基本的問題,則是如何讓自己配得上這個獎?

 

就我僅有的幾次新思惟獲獎經驗,在頒獎前,其實一直有深深的不確定感,從不覺得有什麼是自己理所當然應得的,比較像以一種隨緣的態度看待結果,但用戰戰兢兢的心情做足準備。

 

每個課程需要的準備不盡相同:《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健保資料庫工作坊》,學習的是如何處理數據並輸出成統計圖表;《醫學簡報與電子壁報工作坊》,學習的是用重點化、視覺化的方式呈現知識;《醫學演講與生涯工作坊》,學習的是在 180 秒內講解一個醫學相關主題,爭取聽眾的認同;大型研討會的製圖大賽,則是訓練整合大量資訊、化繁為簡、吸睛呈現的能力。

 

年會當天,將針對平面設計類的獎項,分享一些準備心得。

 

至於醫學演講的練習經驗,可參考小弟的心得,希望對您有幫助。

 

 

問:準備演講簡報要如何克服拖拉的壞習慣,讓自己提前做好完全準備?(總醫師)

 

答:

 

動機

 

我覺得動機是關鍵。

 

內在動機:任何工作總有枯燥乏味的部份,而我也並非凡事都那麼積極投入,但當您找到可以發揮熱情和興趣的領域,做這些事開心都來不及了,不太可能拖拉。對我而言,影像處理和投影片製作本身,就是一種紓壓和享受。

 

外在動機:例如演講的報酬、觀眾的正面評價等等。外在動機可以提供適當的誘因,但缺點是邊際效用遞減,效果會越來越弱。

 

化整為零

 

 

14-3

 

 

把「準備演講」這個大目標,拆成許多小目標,至少心理上不會那麼抗拒,而且每完成一個小目標,帶來的成就感也是繼續前進的動力。

 

習慣的力量

 

人的一生是習慣的總和。《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是探討習慣很棒的一本書,扁平化簡報高手陳偉挺醫師在其部落格有完整的導讀。

 

作者提出一個模型,說明建立習慣和打破習慣的方法:

 

提示 → 行為 → 獎勵

 

對我而言,讀完本書得到最重要的啟發,就是不要強靠意志力去改變什麼,而是在做出目標行為之後,給予自己適當獎勵,以強化這個正面習慣的迴圈,同時也製造一些障礙,讓自己不會那麼輕易觸發負面習慣。

 

以我現在正在回覆的課前提問為例,校長只給一個禮拜作答真是逼死人了,因此我在電腦桌面設了文件檔的捷徑,一開機點兩下滑鼠就能開始編輯(減低阻力);把瀏覽器 Chrome 的捷徑移除,增加上網閒晃的不便(製造障礙);同時決定寫完就去看場電影(適當獎勵)。

 

 

問:在欣賞優秀作品到做出作品之間,總是有一段距離,該如何縮短這個距離,並激發出自己不一樣的點子?(住院醫師)

 

答:

 

 

14-4

Fig. 1 – 學習一件事物的曲線如圖,通常在一開始需要逐步累積經驗,慢慢上手,熟練之後進入快速成長時期,但已達到一定水準後,要精益求精,付出的成本又會變高。

 

 

Fig. 2 - 縮短距離的第一個方式,就是「學對的」。如紅色 B 曲線,在初學者階段,有比較好的起點。當別人都已經用洋槍洋砲,我們如果還在練義和拳,要怎麼和八國聯軍一戰呢?

Fig. 2 – 縮短距離的第一個方式,就是「學對的」。如紅色 B 曲線,在初學者階段,有比較好的起點。當別人都已經用洋槍洋砲,我們如果還在練義和拳,要怎麼和八國聯軍一戰呢?

 

 

Fig. 3 - 縮短距離的第二個方式,就是「用對的方法學」。如紅色 B 曲線,雖然起點相同,但因為方法有效,斜率大,所以也能較快達到理想表現。

Fig. 3 – 縮短距離的第二個方式,就是「用對的方法學」。如紅色 B 曲線,雖然起點相同,但因為方法有效,斜率大,所以也能較快達到理想表現。

 

 

Fig. 4 - 綜合 Fig. 2 及 Fig. 3,有正確的起點,也有量身訂做的練習指引,就能省下走錯路、盲目摸索的時間浪費,有效率地達到目標。

Fig. 4 – 綜合 Fig. 2 及 Fig. 3,有正確的起點,也有量身訂做的練習指引,就能省下走錯路、盲目摸索的時間浪費,有效率地達到目標。

 

 

至於自己創意的來源,通常是持續專注在某個主題上,幸運的話就有機會捕捉靈光乍現的瞬間。

 

以本題為例,我一開始想到的是新思惟課程帶來的啟發,然後歸納為兩大重點,過程中突然想到可以繪圖說明,最後有了以上回覆。

 

 

問:如何把自己專業的知識,用方法轉換成普羅大眾都可以理解的演講?(補習班負責人)

 

答:其實這也是我一直努力追求的目標。準備一場演講,我要求自己做到這些事:

 

了解主題

 

會接受演講的邀約,自己的專業是最重要的核心,當您對一個主題的了解越深入,就越能用平易的方式,精簡陳述。濃縮重點的極致,是在標題就點出內容重心,就像本次年會的演講,光是一張講題列表,就能綜觀全局。

 

了解觀眾

 

以我自己的醫療專業為例,相同的主題,要對社區民眾衛教,和講給共事的醫療專業人員,準備的材料和呈現方式就不盡相同。本次年會的觀眾族群中,老朋友佔 73.5%,像一場新思惟之友大亂鬥 同學會,至少我不必擔心觀眾連「校長」指誰都不清楚。

 

簡報呈現

 

  • 重點化:簡報的主角是講者,投影片就像舞台上的背景,輔助講者的口語呈現但又不能喧賓奪主。設計上盡量去蕪存菁,只留下關鍵字或重點圖示。
  • 視覺化:圖片對眼球的吸引力勝過文字,視覺化的目的不是為了讓投影片看起來很炫,而是加快理解速度。
  • 錄影練習:這就像用觀眾的眼睛,審視自己的口語表達、投影片設計與舞台效果。坦白說這個過程充滿了恥辱感,打死我也不想讓別人看到自己的錄影,但真的很有用。

 

 

問:如何在獲取新知識時,從中找到適合自己的內容方向,進而讓自己的專業邁向更高的階段?(副教授)

 

答:這個問題我自己並沒有很好的答案。請容我站在巨人肩膀上,借用大師的名言來回答。

 

  • 想像力
    愛因斯坦:「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知識有限,想像則無限,它包含一切,推動著進步,為人類進化的源泉。」

 

  • 探索的樂趣
    牛頓:「我只像海邊玩耍的男孩,偶然間發現了一粒比較圓的石頭,和一粒比較漂亮的貝殼,就覺得很愉快,但是在我前面,尚未被發現的石頭、貝殼仍然多如大海。」

 

  • 懷疑
    笛卡兒:「懷疑是智慧的源頭。」

 

  • 從問題出發
    蘇軾:「書富如入海,百貨皆有之,人之精力,不能兼收盡取,但得其所欲求者耳。」

 

  • 虛心
    老子:「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矣。」

 

 

追蹤新思惟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