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 4 / 29

[課前問答] 自閉內向,走向研究演講,改變不是夢!

 

作者:曾秉濤

 

 

23-5_04_smell

 

 

問:改變自我的契機是甚麼?又是透過何種方式,找尋到自己的可能性?可以從哪方面著手?(行銷副理、一般外科 fellow)

 

答:觀察客官您提的問題搭配客官您的職業,著實是一個非常有趣的組合!事實上,我在自我改變這條路上經歷過許多的挫折與窘境,在大學畢業或甚至住院醫師訓練結束前,都是一個非常自我封閉(不能說自閉,因為自閉在精神醫療上面有另外的意義)與內向害羞的阿宅。

 

基本上阿宅會有的行為我也都有過,網路上講到各種 ACG(動畫、漫畫、與電玩的合稱)的東西我也曾無役不與,但是這一切會出現改變,還是要感謝我遇到兩個人:一個是我太太,另外一個是蔡校長。

 

在遇到他們之前,我一直都覺得自己似乎不甘寂寞,總想做些什麼事業,但不知道該如何著手,我太太發現這點,開始無怨無悔的強迫支持我參加各種課程,幸運的是,參加的第一個課程就是蔡校長的新思惟國際。

 

在這裡,主辦單位嘗試將所有的學員融合成一個正面向上的同儕團體,而不像外面課程,每個學員都只是萍水之緣,透過新思惟的橋梁,我才發現原來走出自己的路並不寂寞,在我畫地自限的小圓圈外,也有許多同儕為了走出自己的路而努力,無論是在自己的本業努力或是在另外一個領域跨界。

 

就是透過這個同儕集體創造出來的氛圍,讓我能夠開始勇敢做以前不敢做的事情。而且,透過不斷參加各種課程,我發現自己在某些意想不到的領域,竟然也有特長!例如在臨床研究、在民眾或學生互動演講中,這些是我一直不敢嘗試(或是潛意識隱藏起來的特長)的領域。

 

漸漸地,現在有越來越多團體找我去演講,也開始鑽研自己有興趣的研究領域。回過頭來,我想客官在報名新思惟年會之前應該就已經經過數次的自我探詢之旅,對於這個問題的答案應該也有自己的想法,我的建議是:走出去吧,多參加各種課程,你會在課程中發現另外一個自己,那是一個沒有人開發過的領域!

 

 

問:在現今這種高強度(壓力)競爭的環境下,如何兼顧自我「生理」與「心理」健康?(大學副教授、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

 

答:現代人工作壓力繁重,時常導致許多人因此生病,無論是「心病」或「身病」,而這種情況在小弟我日常工作中非常容易見到(小弟我本業是精神科醫師)。但是在這類患者中,小弟觀察到有部分患者改善特別快,且預後(prognosis:在醫療中是指,根據患者目前狀況推估患者將來結果,from wikipedia)特別良好。

 

究竟這類患者有哪些特色呢?

 

其實他們大部分都具備了人生勝利組的特質:強健的心理、良好的家庭社會支持系統、與良好的生活習慣。

 

而這三個要件其實正是我們精神科治療三元素的重要要件(BioPsychoSocial)。很多人會想,如果我同時有這些特質,也不會生病了,事實上,人生勝利組裡面也是許多我們科的患者,但是,能夠靈活運用它們的,方能在壓力這樣大的現代社會中健康的生活下來。

 

強健的心理,重點是個人遇到壓力挫折時的應對方式,你能否遇到壓力挫折時能有適當的發洩,而且發洩完之後能迅速回過神來處理一切的癥結點,而不是逃避或無止盡的對他人發洩出氣。

 

坦白說,就我個人而言,這點相當貧弱,我本人遇到壓力挫折時很容易就會像烏龜一樣:縮起來,然後舔自己的傷口,自怨自艾,將一切的過錯歸因在自己身上。然而,我個人還有另外一個好處,就是舔完傷口後,就告訴自己「該面對的還是要面對」,重新透過後面提到的連結來處理事情。

 

良好的家庭社會支持系統,古人常說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順序其實是有道理的,這裡的齊家不是指非要找人結婚成家不可,而是要建立一個好的家庭社會支持系統,讓你在遇到壓力時,能夠有人提供你環境調適情緒、給予你意見徵詢、以及最重要的是讓你能專心致一地處理眼前的問題。

 

事實上,當我遇到壓力,舔完傷口後,就是透過堅強的後盾(無論是太太、家人、同儕、或網路上的朋友)徵詢意見、討論方針、以及凝聚力量面對(就像這次新思惟年會要上台對我這個阿宅來說就是一個巨大的壓力)。

 

最後,良好的生活習慣,這點其實是最重要,但也最常被人忽視的一點,作為臨床醫師,常常見到許多人抱持著「趁著年輕,多賺一點,身體還健康就好」的想法,不斷熬夜、應酬、拼業績,把自己的身體操到極限,再透過各種提神方法(例如:酒精、菸、咖啡等)讓自己維持一天的精神,直到這部機械再也操不動為止,才發現要保養為時已晚。

 

作為一個精神科醫師,我時常呼籲大眾,要有良好的心理健康,必先有良好的身體健康,身心是互為因果的,尤其是外在壓力如此繁重的現代。當然,要求臨床醫師放下手邊的一切工作是不可能的,但是維持良好的日夜作息,與規律運動飲食,卻是一念之間的事情。

 

之前看到刀房醫師在正式開刀前會喊「暫停」,強迫所有人先停下手邊工作,思考究竟是否有疏漏或沒注意到的問題,同樣的觀念也可以應用在日常工作中,喊「暫停」,強迫自己中午休息,並且調整步調以及調整自己的思緒,喊「暫停」,強迫自己回家後留點時間給家人,休閒運動一下,喊「暫停」,強迫自己暫緩工作,正常上床睡覺,讓大腦休息。

 

唯有能做到 BioPsychoSocial 的原則,才能讓自己在現代壓力繁重的生活中,長保身心的健康,達到永續經營!

 

 

問:請問,新思惟給你最大的啟發是哪一部分?(骨科住院醫師)

 

答:我想,最大的啟發大概還是:「靠,竟然有這麼貴的學費,靠 x 2,竟然還這麼多人搶著報名!」(誤)。

 

基本上,做為一個新思惟的忠實顧客來說(新思惟所有小班課程除了健保資料庫之外,我全部都參加過,而近兩三年的大型活動,我也無役不與),從三個方向來說,新思惟有幾個特殊的意義與啟發:

 

第一,以個人來說,新思惟的客群來源是,來自於蔡校長個人的魅力卓越的學術能力,而蔡校長透過把個人長才做最大效度的發揮,以及個人獨特演講技巧,將這些人不斷的擴大,讓周圍的人逐漸認識到「醫療之外的另外一條路」的可能性。

 

加入新思惟的團體之中,無論是成為學員或甚至是講師的一份子,在這部分讓我發現到,在現在狹隘的醫療環境中,醫師不是只有傳統看病與研究之路可走,還有其他更多面向的出路。

 

第二,以組織來說,事實上,新思惟的成功之路是非常有趣的。這個團體成立最初是以蔡校長為核心的寥寥數人,但是今日能夠發展出如此龐大的組織,甚至出現許多的分部(新思惟x台南新思惟x台中……),等將來哪一天它出有聲書、賣器材,進軍其他領域(例如,生技或是餐飲)我也不意外。

 

我認為,新思惟之所以能夠運作與發展,必須歸功於(不敢說全部,但至少是部分)這個組織內部的人事平衡,這個平衡不是指權力平衡或恐怖平衡之類的,而是每個人的能力與功能互相配合,蔡校長將每個人放在最適合的位置上,才能讓每個人都能夠人盡其才,做起事來才得心應手。

 

第三,以整體醫療界來說,透過新思惟,加速了我們的溝通,事實上醫界不只封閉,在訊息上的交流也是非常緩慢(這裡不是說醫療訊息,而是其他非醫療的知識,例如簡報研究方法論文撰寫撇步等),但是這些問題卻能藉由新思惟這個平台順利解決。新思惟不只是「提供課堂上的知識,更給予我們互相溝通的管道」,這已經不是教我們釣魚,而是教我們如何互相配種魚,養出更肥美的魚!

 

事實上,隨著多次參加新思惟的課程,我能夠從人、組織、平台中學到更多的東西,也獲得更多的啟發。因此,朋友,誠摯地歡迎您,加入新思惟之友這個團體,讓我們一起分享探索未知的喜悅!

 

 

問:如何開拓交友圈及視野?和不同領域的人認識、做朋友?大家領域不同,如何開啟話題打入別人的圈子?(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

 

答:新思惟蔡校長將這個問題分給我,我想應該是別有用心,事實上這個問題直到現在我也是不斷地在和大家學習。

 

做為一個整天只會講話,每天都需要幫病人心理治療的精神科醫師,我發現到開拓交友圈及視野這件事情,還真的需要天份,在我們這一行中真的就是有那種人,一開口就能抓住人家的心,門一打開患者就湧進來,剩下的醫師,就只能吃土靠著和個案深談,來讓個案信任自己。

 

但是交友和看診又有一個決定性的不同,看診是患者有求於你,但交友的出發點是雙方互不相欠!

 

你不伸出手,對方也不會想伸出手(當然,如果你身上有對方特別需要或特別吸引人的點,那就例外了,例如你很漂亮或者你就是大老),在這種情況下要跨出建立友誼的第一步,就要看您的誠意與手腕了!

 

當然不是要您拿錢或是和對方比腕力,破冰的起手式,因人、因地、因情而異,這地方我覺得蔡校長說的很有意思,人與人之間最表淺但也最有效的對話內容就是「生存的趨力」,也就是:食色,性也!

 

當然不是要您去和對方談性(嗯,如果你有別的動機就另當別論了),重點是在「食」,當對方聽到你在討論或詢問對方生長故鄉的美食時,大多數都會有「熟悉感」(無論這熟悉感是來自對於家鄉美食的熟悉感或是因此延伸到你身上的熟悉感),這就是一個很好的開場機會!

 

其次,就是能讓人帶來快樂的話題,例如,在大型會議中,大多數人都是長途跋涉而來,也大部分不打算只是來開會,很可能有不少人計畫開完會要出去玩,這時您就可以用「這個地區、城市、國家有什麼好玩的地方」來作為開啟對話的窗口,當友誼之窗打開之後,剩的就要靠個人真本事延續話題,這部份就很難手把手教導了。

 

但是,基本交友禮儀,包括友善的肢體語言、恰當的眼神接觸、適當的禮貌招呼,這些都可以給您加上許多分。

 

至於要讓對方對你印象深刻,這部分就誠如楊斯棓──棓爺的教誨,人如果「無料」(沒有材料之意,不是免費的意思),便覺面目可憎,因此在開啟會談前,如何充實自己的內在,讓人與你對談時趣味橫生,而不是怯味橫生,這才是廣交善緣之道!

 

另一方面,當今天的會面賓主盡歡後,回到家,一定要記得蔡校長的諄諄教誨,趕快透過對方給你名片上面的 email 寄封信給對方,說「今天很高興認識你,將來有機會再聊云云……」,讓對方不會回去休息後就把你給忘了!

 

 

問:如何找到人生的方向?(藥師)

 

答:這個問題其實是大哉問,光是宗教、學術、社論、或是各界菁英在討論這主題的文章就足夠淹死人了,當年釋迦牟尼還為此坐在菩提樹下,經歷無數寒暑才頓悟,甚至更有許多人花費一生尋找這問題的答案!

 

這問題,可以從很多新思惟朋友的事蹟中,找到答案:楊斯棓醫師的全台巡迴演講、投身政治的孫博萮掌櫃、余懷瑾老師的個人式教學、圖文不符張志祺等等。

 

其實透過大家的事蹟,聰明的你可以發現,無論是透過什麼方式、處在什麼情況、遇到什麼事情,大家必定都會經過一番的磨難(無論是身體或心理上的,甚至是報名新思惟學費這種等級的磨難),在磨難中將自己外在佈滿塵土的外表洗去後,才有機會顯露出真正的自己。

 

就我自己個人的經驗,在以前我是非常內向害羞的阿宅,光是拿著麥克風就會發抖,更不用說站上講台!這樣的我,竟然還妄想報名國際學術研討會,站在眾多外國人面前演講(我想自己當時應該需要吃藥了,病得不輕呀)。

 

按照動漫的情節,正常發展應該是:男主角這時透過不斷的努力,順利完成這項任務,打敗大魔王,可喜可賀……但,現實的結果是:因為太緊張,又準備不充分(那時還不知道有新思惟這玩意),在台上結結巴巴,被一群外國人狂電,從此給自己留下了心靈創傷,直到今天都還不敢再次站上國際舞台!

 

但是,就是這樣的我,也透過了這樣的磨練與心靈創傷,發現自己其實還蠻喜歡這樣子的挑戰,或許從某些角度來說,我也有 SM 的傾向吧(笑)。經過這次的「精彩」打擊後,打開了我心中的某個開關,從此加入新思惟的行列,專門鑽研如何演講與如何製作簡報,希望終有一天自己能夠一雪前恥,再回到那個場合重獲大家的掌聲!

 

甚至,除了新思惟之外,我也嘗試參與了其他各種不同類型的課程(包括青年創業課程、烘焙課程、行銷課程……),經歷過這麼多種課程的歷練之後,我發現透過這些學習的經歷,讓我錢包消耗殆盡,累積與暴露更多的外界刺激,這些事物,或多或少開始對我的人生觀產生潛移默化的效應(例如,看到某些全新領域的東西,就會開始思考這玩意能否創業或如何行銷)。

 

另一方面,我也透過努力,漸漸讓許多單位邀請我去演講或上課,或許,從另一個角度來講,這件事情也是我的菩提樹吧?

 

希望透過觀察新思惟之友以及我個人的經歷能夠帶給您一點啟發!

 

 

追蹤新思惟國際